陈齐彦:未来数字科技的「核心铁三角」颠覆科技产业底层逻辑

科技到底是什么?科技很有可能是除了单细胞、菌类、有机体、动植物以外,我们所看见的第七种生命形态。

–《科技想要什么》,凯文凯利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所看到的,科技世界的底层逻辑和产业变化,分享的内容源自于我最喜欢的一个科幻作者,《连线杂志》的前主编凯文凯利,在他的《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里一句非常精彩的引述:“科技到底是什么?科技很有可能是除了单细胞、菌类、有机体、动植物以外,我们所看见的第七种生命形态。”

作为一个在科技产业从业将近 20 年的老兵,经历了过去的 20 年科技产业风起云涌,见证了整个行业产生的巨大变革,其实所有的变革最后都回到了 Kevin Kelly 的这句话:“我们今天熟悉和所了解的科技,最终它的终点去向哪里?” 未来已经翻天覆地,时代洪流里的个体将去向何方?

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实际上是:科技产业整个底层逻辑的颠覆。我们会带来三个主角,它们并不是三个人,而是三个物种,就像我说的,科技技术今天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我们面对的是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所以今天你很难单纯意义上,把人、企业、国家之间的竞争,看成孤立的竞争格局。

如果你能够把它们当作一个被科技赋能的物种,被科技变基因的传统模式,再来看它们之间的博弈,它们之间的竞争,看它们之间的演变,可能会对科技世界的底层逻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在这三个物种的世界里,有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这三类都是代表不同基因的,但是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被科技驱动的物种,这三个物种分别是:开源世界,科技公司,数字产业。这三个物种今天在主导着全球的科技创新。科技产业里,这三个物种之间达到了一个,新的动态平衡,构成了未来数字科技的核心铁三角。

01

开源社区:驱动
全球技术高效创新

当我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太多人听说过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开源软件”或者我们称之为 “自由软件”,所有人都认为计算机系统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计算机软件,而软件应该是一个非常高级、精密甚至私密的东西。

在 20 年前,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科技从业人员,试图追寻一条新的软件产业的发展路径。它们开始打破了底层逻辑,就是要把我们创造的软件资产,开放、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共同去阅读、提升,这就是 “自由软件” 的崛起。今天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我们称之为 “开源社区”。

今天在开源世界里,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把开源自由软件作为一个铭牌贴在自己的标签中。因为这代表你在引领这个行业、引领这个潮流。但这些事情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实际上是经历了很多很细微的、慢慢的、基因侧的改造。就像我说的,科技当它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它表现出了一种生命迭代的形态。

20 年来,自由软件社区是全球创新力迭代最快的社区组织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自由软件精神和自由软件平台以及自由软件工具,如何把全世界的科技创新层人员凝聚在一起?正如《世界是平的》书中所描述,未来会有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创新层会被连接在一起。站在今天回溯,波澜壮阔的变革在软件行业发生了。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黑客与画家》,它充分印证了自由软件为什么能崛起的奥秘。书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描述,它观察了整个科技产业这些领军人物的特征得出了一个结论。

今天在这个新世纪,在数字科技时代,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汹涌崛起的时代里,我们会发现这些产业里面会有一些金字塔端的人物,他们实际上引领整个产业的巨大变革,就像当年文艺复兴时期顶尖的艺术家。这些人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周期,他们都是非常小众的个体,但他们在做跨越时代的颠覆。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开源社区能够崛起的底层逻辑 — 全世界拥有这样能力的人如果能够被联通,他们之间如果能够协作,他们互相会激励彼此,那这件事情就产生了给全球、人类世界供给创新层的巨大能量。

那谁发现了这个事情,谁发现了这个奥妙?我们得感谢整个开源世界里面,一些旗帜性的人物— Linus 。大家知道 Linus 创造了自由软件并且把自由软件贡献给了全世界。Linus 这样一个伟大的动作和他的第一个作品 linux 操作系统变成了一个向心力。

不止于此,Linus 第二个伟大的发明,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每天都在用。Linus 创造了今天所有开源世界的一个底层逻辑,叫做 “git 协议”。这个是一个非常极客的名词,很多人不会接触到它并不了解它,但是如果是一个技术人员,很少有不理解 git 协议是什么的。

git 协议创造了什么?git 协议创造了一个规则、一个由机器驱动的规则。把全世界最优秀的工程师、科学家和那些殿堂级的 “黑客与画家”奇妙的组织在了一起,共同去为人类未来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里程碑形成合力。这是 Linus 两个伟大的发明:操作系统、开源协议。

就是这两个微不足道的发明驱动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团结在了开源社区里。

所以,今天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20 年前我们问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在哪里?大家肯定会想在某某公司的实验室里、在某某公司的亚洲研究院、在某某公司或学校的创新实验室里…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些创新的东西是大白于天下、是昭然于世界的。

但今天整个人类数字科技当中最核心的创新供给层实际上已经不在那些保险箱里了。它就在一个你打开浏览器随时随意可以 access 的,甚至有人开玩笑这个平台才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而不是 facebook。

这是我们今天讲第一个关于物种的变化,这个物种叫做“社区”,这个社区的发展,它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规则,而这些修正规则的目的是,让全世界最有能力的创新层,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是在加州的沙滩,还是奥地利的农庄,还是上海的杨浦区的五角场无所谓,他们在哪里不重要,但他们可以 24x7x365 不断的去共同协作,完成软件层的创新

所以我们今天得到了另外一个启发:这个词大家一定会无数次听的,说我们正在快速的面临一个叫做 “软件吞噬世界的时代”。软件为什么会吞噬世界?软件这个行业已经存在这个世界几十年了,为什么软件突然间能够吞噬世界了呢?就是因为创新层的智故,创新层的瓶颈被彻底打开了。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物种的变化叫做开源技术社区

02

科技独角兽:跨越
技术到产业的鸿沟

把这个物种放在一边,我们再来跟大家分享第二个物种的变化,这个物种现在有一个特别光鲜的名词叫科技独角兽。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科技独角兽出现在我们面前,和五年前、十年前非常大的区别,不仅仅在中国、在硅谷。风险投资在寻找下一个独角兽在哪里,我们的就业,我们的产业里最活跃的人也都在找独角兽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向心力?以前没有人会想过要去这样的公司,一个公司可能十个人、二十个人,大家都愿意去大公司,因为大家觉得大的公司,才是科技最好的公司,但今天这个逻辑被修正,这个物种也发生了变化,它跟前面社区变得连接、变得大象而无形不一样,它变得更碎片化

这是因为今天科技世界的配方供给,进入了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时代,好的技术层出不穷。以前阻碍技术最大的瓶颈,是技术是否能够供给到产业,这中间有太多的沟壑,对这个过程描述的最好的一本书叫《跨越鸿沟》这是传承很久的一本关于科技产业跨越鸿沟的故事。但今天我们会发现,为什么独角兽企业越来越多了?因为独角兽企业跨越鸿沟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这就会催生另外一个显性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多科技独角兽企业,可以跟以往的科技公司、巨头科技公司去竞争、去 PK,并且他们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正如我常常打比方说,新物种的科技公司和老物种的科技公司有个最典型的区别就是 “它是什么形状”

传统的科技公司的形状就像一个漏斗、一个倒过来的三角形,他的创新层可能就是实验室科学家,在他们之上是他们的商业化引擎,商业化引擎是他们所面对的市场和客户,这就是过去所有科技型企业一个固定的形状,不管它是在什么市场,什么空间存在,它都是这样一个形状。

今天,任何一个科技企业进入物种的竞争,如果新兴的科技企业也保持这样一个形状,其实他是没有胜率的。为什么呢?因为保持一种姿势,最终都会变成同质化竞争。所以今天看到的新兴的独角兽企业,会发现在产业里的模式,都跟原来的科技企业长得不一样。我受我们一个客户的启发,觉得那个描述特别准确,新兴的独角兽企业它的模型都是中间在内两头在外的一个体系。正因为这样一个体系,所以保持独有的企业特征,可以保持小而美,可以保持快速更新、迭代和创新。

为什么企业会从一个三角形,变成了一个中间在内、两头在外的形状呢?因为科技世界的供给层发生了变化。它的创新层不是封闭的,是大量的根植于前面我们讲的第一个物种,叫做开源技术社区。所以现在在美国都成了一个投资的范式,衡量一家公司早期投资很难,但现在早期投资的逻辑变简单了,只要看这家企业是不是在开源技术社区里有号召力、有影响力,是不是气氛很热烈就决定了这家企业它的创新供给层是不是健康。

这件事情极大的改变了企业创新层的供给,新的科技公司的创新层的供给不是靠闭门造车了,用一句大俗话来讲,靠什么?靠团结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这些人跟他之间未必需要有雇佣关系,但他们都可以为这个企业的技术方向的创新,去供给自己的智慧、时间和远见。这是第一个变革。

第二个变革,这些独角兽企业非常关注客户,但他们未必会有大量的面向客户的人员,这也是颠覆性的。任何一个核心科技企业公司动辄上万人、几十万人,但是现在小而美的科技公司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科技驱动,今天各行各业触达的成本变低了,我们过去那种传统的销售漏斗的模型在 To B 行业里面,固然有它的先天性的条件和优势,但是我们有更多样化的手段来了解和听取客户的需求,甚至客户会更愿意主动的走到市场上来,呐喊说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所以,新的科技型物种企业,你会发现它在承接非常广泛的市场,他掌握的是技术的演进方向,他掌握的是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多样性技术的快速整合和工程化能力

这个产业里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社区、科技企业,他们之间是一个互生的关系,因为没有社区提供创新层的供给,科技企业就一定会变成倒三角形,倒三角形的结果要么被拉入原来的地位竞争,要么成为巨头的附属品。

我们今天来看,整个科技产业的物种变化,往往会忽视掉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如果不把这个生命体放到今天讲的这个生态系统里面,那么对这三个物种的观察是不充分的。第三个最重要的物种是什么?是数字企业

03

数字企业:发挥
数字化创新价值

什么是数字企业?就是在可见的周期里,只要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数字企业。这句话很危言耸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正在快速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周期。这跟当年的农业化、工业化是一样的周期,如果在这个周期里任何一个企业,他不能被数字基因赋能,不能转型为数字企业,在可见的周期里,他就不存在了。

这不是这个行业的问题,这也不是这个企业的问题,这是整个人类的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所以我们过去曾有一个僵化的、甚至狭隘的认知,我们常常认为互联网公司叫数字企业,平台型公司叫数字企业,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狭隘的认知。

当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数字化周期时,最容易实现数字化的产业是什么?是流通行业,什么是流通行业?消费、物流、媒体、内容传播,这些是流通产业。因为流动产业比较轻资产,而且它基本上是以消费驱动为主体,所以这个产业实际上是最容易实现数字化。但我们往往有的时候,会被误解说这就代表了数字化。

所以我们尝试做了一件,今天看来特别可笑的事情,我们试图把所有的产业问题,都丢给互联网公司去解决,但其实他们只擅长解决流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人类世界要进入一个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流通,因为流通领域只是市场效率流转的载体。

但是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最核心的部分被数字化之后,它产生的张力,产生的杠杆作用其实是更明显的,这就包括我们今天讲的底层金融结构、投资、制造、出行、城市治理方方面面。这些东西正在快速进入一个数字化周期,所以未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它不数字化。

数字企业其实就是把数字科技、技术根植到它的企业的经营行为,把它的科技理念跟它的业务理念能够充分结合。数字企业里会诞生一大堆的叫做综合设计者,综合设计者是什么?他既懂行业理念、懂业务逻辑也懂技术,甚至懂那些还不成型的技术,但他有能力把他们组装拼装在一起,这就是未来数字企业一个核心的竞争力。

打败柯达的是索尼吗?是苹果吗?不是,是数字化物种打败了它。至于那个物种是哪家公司谁都有可能。但是你只要不是这个物种,你一定会被打败,就是这样逻辑。为什么数字企业作为一种物种的变更非常之重要?因为社区、科技公司和数字产业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供需闭环,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科技产业的组装方式和产业的上下游的供应方式。他们是互生的,不仅仅是开源技术社区跟科技公司之间是互生,我们的大量的数字化企业要明白,它跟这两个集体也是互生关系。

数字化转型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企业,都开始强调要构建生态:传统行业拥抱科技的过程,不是把自己变成一家科技公司,而是要融在科技生态里。所以不是仅仅单纯的跟这些独角兽企业产生连接,产生一种互信、互生、互相扶持,我提供场景,你把技术做好。同时,独角兽企业要保持自己最纯粹的科技公司的基因和状态,我们不是来颠覆这个行业,我们是来帮助这个行业,是来赋能这个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最终用户实际上要跟这个社区、这个创新层保持互通、保持互联,因为他也是对你赋能的对象。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因为甲乙方关系并没有融入到创新层。没有融入,你就只能 “拿来主义”。

当然也会有人问,最终用户是不是应该越过科技公司,直接扎到这个世界里去,去寻找有用的科技配方,这个可行吗?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实践不可行,为什么?因为你在做一件自己基因并不擅长的事情,在全世界的技术的变革当中,多样性带来的,其实是复杂度急剧提升。

所以科技公司独角兽企业,它的核心角色是把无序的创新,加工成有序的、可靠的产品及服务。但是,这些技术的理解和认知,需要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能够从原则上判断这件事情,才能够把整个产业的认知,快速的整合在一起。

04

自由软件基因:
打造生态开放共赢体系

这三个物种今天变成了一个生态体系,在未来的整个科技产业的变革当中,你会看到旧世界和新世界交替。最近有个词很热,跟我们在做的技术也有关,但是这个词现在被更放大讲的叫 “原生概念”。

我们常常讲在这边的物种是原生的、那边是嫁接的。所以我们今天再来看看,这三个物种在一起,为什么他们之间能对上眼?因为三个载体,三个的游戏规则完全不一样,不管从行业、从人员的组成部分,和面对的商业挑战,三个完全不一样。但为什么三个物种能够交朋友,能够共生,甚至产生了共同的信仰?

我们叫这信仰为 “原生信仰”,我们再往下看一层东西。当你把这三个物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在基因侧有些东西是一模一样。这个基因并不是他们的业务、行业、人员结构带来的。是因为他们的源头供给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个,一致的基因侧的表象特征,这表象特征有一个,所谓原生物种的基因论述,叫康威定律。

康威研究了美国一大堆的新经济、新科技公司,想要试图用原来的管理科学,解释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成功。因为我们通常印象认为,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决定了企业的运行效率,所以我们用管理科学、企业治理的角度,来试图解释新经济核心科技的崛起,最后发现解释不出来。

最后找到的答案是什么?是所有这些企业长得,都跟它的科技架构是一样,也就说这个公司它的软件长得什么样子,它的组织架构就长成了什么样子。所以这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个变革当中我们会发现,因为大家继承了自由软件的基因,这些自由软件的基因从自由社区带到了科技公司,又从科技公司带到了数字产业,所以这个基因根植在里面。那这些基因,我认为最显著的基因是什么呢?

05

敏捷 · 弹性 · 开放
共筑新一代进化发展能力

第一叫做敏捷,所以会发现原生世界的人都是敏捷物种。社区的人,他们修改一个程序,修改一个代码不是按月的、按年的,他是按小时、按分钟的,非常敏捷、没有休息,24x7x365。

你看科技世界的物种: 科技公司 — 新的独角兽企业,异常的敏捷,最新的技术快速地被大组装成面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他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可以,去打一个原来上万人企业才能够去服务满足的企业市场。

那更不用说我们今天讲数字化,被数字化赋能的企业,而不管他是银行、证券公司、汽车公司甚至政府,被数字科技改变以后,他的业务形态变成敏捷了。

所以这是第一个基因,你会发现他们所有人都非常非常的关注迭代,更新要敏捷,要快速应对,这是他们所有人,所以他们的信仰是一致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基因,我们叫什么?叫弹性。你会发现在开源技术社区里面,他们会追求一种美。这个美叫什么?叫 equidistribution,最美的状态是它可以被均匀分布,因为均匀分布,你就得到了空间上的巨大的张力,降低了垂直层面上的复杂程度。所以在开源世界里,大家都追求极致的弹性。

然后我们再来看科技公司,任何一个科技公司都尝试在做可复制性,而这个可复制性要保持刚才所说的,中间在内,两头在外的模式。它的产品技术本身是弹性的,它面向市场的能力也是弹性的。可以快速地从一个行业复制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市场复制到另外一个市场。

那我们再来看企业侧发生的变化,今天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是构建成一个内驱的中台能力。这中台能力不一定是个技术术语,是个能力术语,为什么?因为我们要把可复制性的东西沉淀到企业的中间层去,因为中间层是可以横向扩展的,只要这层可以弹出去,上面的业务形态的多样性就得到支持了。所以,我所有人只不过在不同的语境里,从社区到公司到产业,在这个弹性的基因层面上,大家的理念是一致的,这是第二个基因侧的最重要的改变。

最后一个基因更关键,这个基因其实更好理解,这个基因叫开放。开源社区就不用讲了,开源社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没有窗户、没有门的创新的游乐场,也不收门票。从一开始它就充分享受到了,开放带来的红利,所以有了那句著名的话叫 “ Talk is { cheap }, show me the <code>”。在这个世界里,你只要能够把代码提交上来,没有任何的规则,就是一个完全充分的开放体系。

然后你会看到今天所有的科技企业,核心的科技企业,新物种的原生的科技企业,你会当发现它正在做什么,它都在做慈善。有没有发现,大量的这样的公司都会把它的商业价值,投入到开源世界的供给里,它是这些开源世界最大的帮手。

同时你也会看到它的商业模式非常开放,它不像传统科技公司提供了个黑盒子,从上到下全都是我的,其他公司东西插不进来。新的独角兽企业完全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是种开放心态,我可以集成别人、我可以被别人集成、我有我非常清晰的边界感。所以,新一代的科技公司都保持了一个乐观、开放的形态,这是我们今天讲对企业层发生的变化。

这件事情现在还不显现,这个基因在数字化产业侧的变化才刚刚开始,但我们能够看到一些非常好的现象,所以今天我们也会看到龙头企业,不管是银行、证券公司、汽车公司、甚至政府都开始讲它的开放生态:银行说我不再是一个地方,我并不需要把银行能力变成一台 ATM 机或者变成一个手机银行,我可以是一个被集成状态,只要你们日常中当中用得到银行的服务,我可以提供给你;政府也一样,政府不再是需要天天排在门口去完成一个预约服务,今天至少在上海,我们已经可以享受到任何一个政府服务,只要你想得到,它都可以变成一个应用场景,你可以随时获得。这是我们今天在产业侧数字化物种,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06

良性平衡,和谐共生
的新原生世界

最终我们一定会进入到一个更良性、更平衡的数字化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不仅是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新原生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是让整个数字产业变得更均分,变得更公平。像这样的数字化的产业越来越多,这些产业他们被数字技术赋能、被数字理念赋能,是来自原生世界的物种,他们一定也会继承敏捷、弹性、开放的理念。他们一定不会试图把自己变成下一个垄断型的平台,而是寻找互相撮合、交易、赋能、共生的,未来的、商业的新秩序和新世界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这些企业的诉求,也不仅仅是这些科技公司的追求,也不是开源社区的信仰,这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在拥抱未来人类世界新纪元、数字化世界,必须给自己找到的生存空间。

DaoCloud 公司简介:「DaoCloud 道客」云原生领域的创新领导者,成立于 2014 年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云原生操作系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品能力覆盖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交付、运维全生命周期,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种交付方式。成立迄今,公司已在金融科技、先进制造、智能汽车、零售网点、城市大脑等多个领域深耕,标杆客户包括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汽集团、东风汽车、海尔集团、屈臣氏、金拱门(麦当劳)等。目前,公司已完成了 D 轮超亿元融资,被誉为科技领域准独角兽企业。公司在北京、武汉、深圳、成都设立多家分公司及合资公司,总员工人数超过 400 人,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并入选了科创板培育企业名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aoCloud道客博客 » 陈齐彦:未来数字科技的「核心铁三角」颠覆科技产业底层逻辑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