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 Kubernetes 的风靡与盛行,我们先从一个灯泡讲起……

五年前,(做灯泡的)飞利浦公司突发奇想,他们要做一款仅用手机即可操控无线灯泡,来实现“纵然还未归家,但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我而明”的有关“心灵的平静”的美好愿景。

然而,产品经理的想法和最后的产品往往有着一些“差距”:一个灯泡需要三秒的响应时间才能开启。而问题却出在控制无线灯泡的古早云端软件上,这个时候来自 Google 的开源项目 Kubernetes 成了飞利浦公司的救命稻草。

Kubernetes 这个名字起源于古希腊,原意是舵手。所以你可以看到它的 Logo 像一个舵盘。Geek 们称他为 K8S,因为 K 和 S 之前有 8 个字母。

而在以前,软件是为了特定的计算编写的,与不同的计算机相对应的是同一程序的不同版本(就像漫画里的轮子和载具一样)。但今天,大多数软件都跑在上千台不同机器的云端,便宜而灵活~

但开发人员不能总是针对不同的计算机来定制匹配的应用程序->这导致了 BUG 和安全流动的产生,“容器”应运而生,来解决如上的这些问题。
容器可以说是想象出来的计算机,它让开发者在写软件的时候仿佛依凭的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开发者喜欢使用多样的容器来确保应用程序的运行流畅,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这之中复杂性又要怎么解决?

例如,像谷歌这样跑在数百万台服务器上的公司便又是无计可施了……

Google 的软件工程师 Joe Beda 便为谷歌创造了一个内部使用的大规模集群管理系统 – Borg。而 Kubernetes 便是基于 Borg 添加一些功能后的一个开源版本。而正是由于站在 Borg 这个前辈的肩膀上,吸取了 Borg 过去十年间的经验与教训,所以 Kubernetes 一经开源就一鸣惊人,并迅速称霸了容器技术领域。

Kubernetes 类似于一个古老的游戏-俄罗斯方块,通过整理,让代码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储存和运行。它同样让公司的云存储可以由不同的供应商来提供。而同样,这些供应商之间也可以轻松切换。

而对于刚刚没聊完的灯泡来说,K8S 就像是魔法一样,让飞利浦的灯泡可以快速地启动,同时也解放了这个灯泡团队的人力。

现在灯泡的启动只需花费 0.25 秒,这看似不大的进步对飞利浦团队来说简直不要太成功!Kubernetes 有关灯泡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一个小产品的价值的,而今天的世界也是建立在这样不断迈进之上的。
原文:The Tale of Kubernetes
作者:Mark Bergen & Dorothy Gambrell
编辑:Dimitra Kessenides & Max Chafki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aoCloud道客博客 » 「漫话 Kubernetes」让我们从一个灯泡讲起